寻味湖州地道年俗,感受浓浓年味!
今天是腊月二十四
南方小年
它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
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
小年是春节的序曲
从这天开始人们正式开启“过年模式”
展开剩余88%新岁渐近,年味愈浓
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祈愿
一起来寻味湖州千姿百态的年俗
腊月二十四为传统掸尘日。“掸尘”,就是年终大扫除,用长柄掸帚,将全家房屋凡有悬尘、蛛网、积灰的所有角角落落掸得干干净净,意在“过个清爽年”。
春节前扫尘,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。按民间的说法,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含义,其用意是把一切“穷运”、“晦气”统统扫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湖地乡村,一般用长竹竿绑上青竹筱来掸尘。
“干荡”是内荡捕捞的一种主要形式,将塘中的水全部车干来捕鱼,十分彻底。“干荡”时常常十分热闹,池塘边上全都站满了人,有的是“荡主”请来帮忙的,有的是准备参与“清荡”的。
鱼塘抽干水后,先由“荡主”带人下塘捕鱼,等他们将家鱼和主要野鱼全部抓完后,便允许早已候在一边准备“清荡”的人下去捕鱼了。“清荡”者以孩子居多,一时间,他们个个腰间挂个竹篓,浩浩荡荡地冲下池塘,眼明手快地去抓那些“漏网之鱼”,场面十分热闹。
打年糕习俗在湖州地区由来已久,每到农历年底,农村都有打年糕、吃年糕的习俗。软糯口感、满满米香、韧性十足的年糕,对于湖州人来说,有着百分之百的魔力。
打年糕寓意“年年高升”,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。春节前,农村家家户户打年糕,过年之时吃年糕,也可以将年糕作为走亲访友的佳礼。
旧时,湖州乡村自立冬到年底数月,都要演戏酬神,称为“社戏”。酬神娱人,娱乐辛苦了一年的民众。
湖谚:“腊月理债,正月理亲。”从腊月开始,商家就迎来“三春不换一冬”的生意繁忙时节,这是店家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,一方面生意红火,另一方面又要清理一年来往账目,索取积欠。按惯例,结账、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,新年里是不能讨的。
腊月廿六到廿九,旧时各家还要自选日子用猪头三牲“拜利市”,祈求来年发财。“拜利市”主要在小年夜举行,也有在除夕夜,先“拜利市”,再祭祖宗,然后吃年夜饭。
拜利市时,人们恭恭敬敬地在供桌上的每一个酒盅里斟酒,一般要斟三次,待全家依次在供桌前叩拜后,然后酹酒、焚化神像和“纸元宝”,还要放爆竹,以庆贺来年大吉大利。
祭祖之后合家团聚,欢饮一餐,俗称“吃年夜饭”。湖谚:“一年三东家,年夜饭吃自家”。即使是外出务工或远出在外者,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,与家人一起过年,同吃“年夜饭”。
吃“年夜饭”时间延续较长,这是一年辛苦到头尽享天伦之乐的一餐饭。人们既是享用这满桌的佳肴盛馔,也是享受这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。“年夜饭”后要放爆竹。
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。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,除夕之夜,吃好年夜饭,全家团聚在一起,点起大红蜡烛或油灯,烛不吹熄,任其燃尽。大家围坐闲聊叙情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。湖州西部山区人家,往往用较大的柴篰头放在火盆里慢慢地烧,家人围盆守岁,俗称“煨年猪”。
除夕守岁,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岁月的留恋之情,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期待。除夕当晚的“压岁”也是湖地过年风俗中极富特色的祈福形式,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。
旧时除夕黄昏,湖地蚕家儿童总要兴高采烈,提着马头灯、元宝灯、鳌鱼灯、兔子灯等各式灯笼,走出家门,去玩“蚕花灯”的游戏。
他们点燃灯里红烛,在村前屋后,田头地角,来回奔逐嬉戏,嘴里唱着童谣:“猫也来,狗也来,蚕花落伢(我)屋里来,白米落伢(我)田里来,搭个蚕花娘子一道来……”俗称“呼蚕花”。
年俗就像是
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文化印记
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
让岁月的沉淀愈加厚实而有力量
一起在湖州感受地道年俗吧!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没有了

